九江学院报
出版时间:2017-03-30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青春凝聚在党旗下
———九江学院土建学院构建学生党员“123”教育管理模式




  大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教育管理好他们,让他们在党旗下健康成长,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任务。为此,九江学院土建学院党委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构建了 “学生党员‘123’教育管理模式”,即搭建一个平台,创新两项机制,实行三个走进。
  搭建一个平台:让梦想在党旗下孕育搭建一个平台,将党旗高高举起,让学生朝着党旗的方向靠拢。
  2013至2014年土建学院投资近18万元,建设了党员活动室,作为我院党员学习教育的主阵地,每年举办两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以“五个一”计划进行一组精品党课、一次学习讨论、一场理论考试、一次社会实践、一篇学习心得,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牢记党的宗旨,强化“四个自信”。
  创新两个机制:让梦想在党旗下成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自然生成的,要让莘莘学子的美好梦想转化为崇高理想,必须严把“入口关”,建立起学生党员发展长效机制。
  1.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建立 《学生党员成长档案》,系统记录学生成长轨迹。
  近三年,我院共建立《学生党员成长档案》1000余份,为党支部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提供了原始材料。除此之外,还能激励学生主动组织或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激励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也为用人单位了解学生的在校经历提供了参考。
  2.创新学生党员发展机制———建立 “党员答辩制”,现场考核学生理论水平以及入党动机。
  实行“党员答辩制”,一方面能有效地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自主地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另一方面有助于党组织全面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发展党员的质量。
  建立两个机制,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党旗下,让入党动机不纯者止步,让又红又专的有志青年梦想成真。目前,该模式已在九江学院四个二级学院运用。
  我院以创新两个机制的工作模式为基础进行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2014和2015年我院申报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机制的实践研究》和《高校基层党组织构建“123”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实践研究》两项课题在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中立项并结题并且形成了两篇理论性的文章在公众平台上公开发表。
  实行三个走进:让梦想在党旗下放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个人理想信念与“中国梦”联系在一起,必须走出校门,走进历史、走进时代、走进民心。
  1.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接受民族精神洗礼。
  我们充分利用九江周边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观学习。近几年,先后参观了八一起义策源地纪念馆、九江抗洪广场、九江抗洪胜利塔、革命烈士陵园、共青胡耀邦陵园、岷山革命根据地遗址、修水秋收起义纪念馆等。学生们在对比中接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洗礼,从而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走进建筑规划展馆———拓展专业视野,接受“工匠精神”教育。
  我们根据本院学生学习土木工程与城市规划专业的特点,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九江城市规划展示馆、武宁规划展览馆、永修“样式雷”现场教学等,让学生深入实地感受和了解本土城市整体规划概况和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拓展专业视野,感受时代发展。
  3.走进社区学校———服务群众,接受宗旨意识教育。
  实行三个走进,在党旗指引下,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纷纷走出书斋,亲历躬行。我们利用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载体,积极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走进社区学校。一方面让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参加新农村建设规划和精准扶贫;另一方面让学生为社区居委会提供帮助,为孤寡老人、儿童解决实际困难。
  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我们搭建一个平台,创新两个机制,实行三个走进,让党旗引航,把大学生党员凝聚在党旗下,任重道远,上下求索,我们责无旁贷! (土建学院党委)

九江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016次访问,全刊已有3997333次访问